(4)环保和行业准入等政策的严格执行有利于铅酸蓄电池行业集中和产业升级 自2003 年开始在铅酸蓄电池行业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以来, 国家对于铅酸蓄电池行业制造及回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标准,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环保问题已经得到大幅改善。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环保要求将日益提高,相关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将逐步得到推广,有利于行业集中和产业升级,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2年铅酸蓄电池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业行业, 2012 年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是2000 万千伏安时。根据工信部《2012 年 19 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批》,共有 92家铅酸蓄电池企业被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发行人不存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该项政策有利于行业集中和产业升级。 2012年7 月1 日开始实施《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这将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升我国铅蓄电池生产行业集中度,促进我国铅蓄电池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将推动行业洗牌。 2、不利因素 (1)前期行业准入门坎过低,产业集中度较低 根据2011年 5 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制定的 《铅酸蓄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营造了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铅酸蓄电池行业的 1500 家企业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前端企业只占到 1.4%;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主流企业只占到 12%;其余 86.6%的企业都是年产为几百万到几千万元的低端企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产业结构,不但造成原材料的损耗、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的规范性离散较大,而且终端市场的低价无规则竞争状态日趋严重,这些都束缚和阻碍了铅酸蓄电池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出口税策的调整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中国是**较大的蓄电池出口国,年出口量在 200 亿人民币左右。2006 年 9月国家取消了铅酸蓄电池 13%的出口退税和来料加工贸易,加之近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铅酸蓄电池的价格成本增长了30%左右。由于中国铅酸蓄电池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致使出口量锐减,大量的出口蓄电池转向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3)技术创新环境和能力缺乏,国际先进制造技术的强大冲击 近10 年来,受其它新材料电池即将取代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属夕阳产业等论调等的困扰,让产业内很多优势资金与深厚的科研实力被转移,铅蓄电池领域的科研课题很难得到**部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大大限制了铅蓄电池科技创新的发展。